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阿坝要闻

山海共情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浙阿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14 14时00分
字体:
访问量:12
分享到:

从川西北高原到江南水乡,从壮美山川到繁华都市,山海之间的深情厚谊正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浙江与阿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时间的笔触下渐渐展开,绘就了两地人民共同奋斗、共享繁荣的美好图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产业、每一次民生改善,都是山海共情、携手并进的生动写照,共同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近年来,在浙川两省的高度重视下,在阿坝州和温州、嘉兴、湖州三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效统筹下,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紧盯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紧抓东西部产业优势互补和梯度转移这一关键,紧紧围绕阿坝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聚焦聚力、奋战奋进,浙阿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不断出成果、出亮点、出模式,交出了一份饱含深情的“浙川答卷”。

阿坝县中学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得到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的充分肯定,累计有6个案例获评“全球最佳减贫案例”,9个案例入选全国东西部协作典型案例名录,4个案例入选浙江对口支援优秀案例名录(共50个),浙江与阿坝共同演绎着新时代的“山海协奏曲”。

高位谋划东成西就 擘画协作新蓝图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

2021年6月,按照一省对一省的关系,浙江省62个县(市、区)对应四川省68个县(市、区),浙江温州市5个县(市、区)、湖州市3个县(市、区)、嘉兴市5个县(市、区),分别结对阿坝州13个县(市)。在这期间,围绕产业协作、数字化转型、消费帮扶、文化交流、援派铁军五张“金名片”,每年援助阿坝州6.5亿元对口支援资金,将阿坝州的文化、资源、产品带到浙江,又将浙江的技术、资金、人才引入阿坝。

2024年6月25日至26日,浙江?四川对口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和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就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浙阿协作指明了方向。阿坝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将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视为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契机。

每年年初,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主要领导都会召开对口支援工作和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印发工作要点,并细化具体目标和措施。

州委书记徐芝文、州长罗振华多次就做好东西部协作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实际需求,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4年11月底,浙阿两地党政互访136批次、2719人次。频繁的交流互动,让两地的合作更加默契,呈现出东西携手联动越来越密切、协作越来越深入的良好态势。

“浙江的帮扶不仅仅是资金和项目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理念和经验的分享。”阿坝州的干部们纷纷表示,浙江的高站位谋划为大家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今年,是对口支援“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更是强力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建设的关键一年。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队队长董步显表示,工作队有信心有决心在阿坝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州委“1610”系统部署,结合对口支援五大领域和东西部协作“四项行动”,立足阿坝所需、浙江所能,系统谋划对口支援“十五五”规划项目,系统构建浙阿干部理念互通、资源产业互补、产品市场互动、文化教育医疗互促、民族民心互融的新路径新机制,努力交出浙阿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高分答卷,为奋力推进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贡献更多浙江经验和浙江力量。

项目建设善作善成 夯实发展硬支撑

在汶川县,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正在拔地而起。这是浙江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汶川生态产业园区。园区总投资5亿元,其中,浙江援建资金2亿元,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和绿色能源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汶川县居民张大姐在园区内的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作,她笑着说,“以前在家务农,收入不稳定,现在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打造2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更是为阿坝州的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这些示范村里,道路宽敞平坦,房屋错落有致,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马尔康市的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自从开展东西部协作后,村里发展起了特色民宿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人,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一位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笑着说。

发挥浙江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打造茂县“茂农服”、马尔康市“智慧教育”等数字应用场景,也让当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在茂县,“茂农服”平台整合了农业生产、销售、技术指导等多个环节的信息,农民通过手机就能了解市场行情,获取农业技术支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更加畅通。“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对种什么、怎么卖,心里更有底了。”茂县一位果农说道。这些数字应用场景的打造,提升了当地的治理水平和服务效率,让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

一批批对口支援项目的建成,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阿坝州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据了解,2024年共落实对口支援资金6.5亿元,安排项目154个,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阿坝州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发展有声有色 激活内生新动力

走进位于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小微科技园的来料加工致富工坊总部,占地面积3800余平方米的总部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机器设备“火力全开”,60多名工人正在加快订单生产,一针一线间,精美的手工艺品逐渐成形。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承载着羌族独特的文化元素,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通过来料加工模式,村民们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还通过技能提升,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汶川县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优势资源力量,先后在浙江省义乌市、湖州市长兴县的对口帮扶下,创新特色产业支撑、技术人才赋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保障机制,培育发展来料加工致富工坊,积极探索协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大力推动“来料加工助增收、致富工坊兴产业”,有力促进城乡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城乡产业高效融合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队围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促增收和劳务协作提质等四个方面,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仅2024年就安排产业支援项目51个、落实帮扶资金1.654亿元,持续助力打造“中国自驾第一州”童话公路IP,助力发展“小金玫瑰”“高原香李”“汶川三宝”等农特产业,建设升级川甘青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持续打造若尔盖“现代农牧科技示范产业园”,落地投产黑水县牦牛绒加工扩能二期项目,壤塘县浙川文化产业园获国家乡村振兴局肯定推广。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4年,在工作队的努力下,举办“浙商阿坝行”“飞地”园区考察、招商推介50余次,共建24个产业园区,新增引导50家企业投资兴业,实际到位资金24.21亿元。深化“西牛东送”“西产东销”等消费帮扶,帮助销售阿坝农特产品5.07亿元,助力“净土阿坝”农特产品融入浙江大市场。深入实施“蓝鹰工程”,组织249名阿坝学生在浙江就读职业院校,打造“家门口就业工坊”13个,帮助群众就业18716人,新增赴浙就业1146人,新增省内就近就业14603人。

民生改善可感可及 格桑花开幸福路

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走深走实,为阿坝州的民生事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国重县”6所被帮扶高中学校普通类本科上线人数173人,一本上线率较2023年提升2.6%,浙江教育帮扶团队获2024年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在阿坝州的一所高中,浙江来的支教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些支教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医疗共建重点专科12个,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项目80项,开展义诊79次、惠及7793人次,金川县人民医院位列2023年度全省红榜第二,温医大高原地区眼健康研究“一分中心、两基地”分别在阿坝州人民医院和小金县、壤塘县落地实施。在金川县人民医院,通过与浙江医疗机构的合作,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以前一些复杂的手术我们做不了,患者需要转院到外地治疗,现在在本地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方便多了。”金川县人民医院一位医生介绍。这些医疗帮扶措施,让阿坝州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社会帮扶体系不断拓展,去年发动浙江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达7600万元,温医大“阿坝光明行”、高原高发重大疾病及大骨节病救治、“温心守护”“明眸皓齿”“冬日暖衣”和托底性帮扶等助困帮扶活动,累计3万多人次受益,助力兜牢民生底线。在阿坝州的一些偏远山区,“冬日暖衣”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了温暖。“这些新衣服很漂亮,也很暖和,感谢叔叔阿姨们的关心。”一位收到捐赠衣物的孩子开心地说。这些社会帮扶活动,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此外,浙江还助力阿坝州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让乡村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在阿坝州的藏寨羌乡,一座座由浙江援建的“幸福家园”让群众住得安心、过得舒心。红瓦白墙的新居,硬化路通到家门口,太阳能路灯照亮夜归路,崭新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跳着欢快的锅庄舞。浙江的援建不仅改善了阿坝群众的居住条件,更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民族团结同心同行 石榴结籽一家亲

阿坝州是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团结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2024年,浙江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文化交融、人才交流等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浙江的帮扶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红原县藏族群众扎西说,“每年红原音乐牧场雅克音乐季到来时,经常举办各种大型文体旅等活动,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各族群众间感情越来越深。”

在浙阿两地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团结的纽带更加牢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浙江省的文艺团体多次赴阿坝州演出,为当地群众送去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同时,阿坝州的民族文化也走进浙江,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让浙江人民领略到了独特的藏羌风情。

“共叙浙川情?逐梦同前行”文化走亲活动温暖人心。阿坝州羌族歌舞剧《云上的呼唤》在浙江巡演中广受欢迎,举办“歌从草原来”2024年楠溪江雅克音乐季、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展示展销等文化交流活动16场次,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浙江还组织了多批阿坝州少数民族干部到浙江挂职锻炼,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在浙江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先进的经验带回家乡,为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茂县羌族干部杨丽说。

2024年,浙江组织阿坝州干部赴浙挂职锻炼133名,专技人才选派到东部跟岗学习137名,农牧民代表赴浙考察学习579名,累计开展乡村振兴干部、专技人才培训283期、28353人受益。组织阿坝青少年赴浙开展“新长征”夏令营、研学团16批次、1279人次,持续擦亮“浙里石榴红”青少年“三交”品牌。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队队长董步显表示,“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阿坝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站在新起点,浙江与阿坝州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绘就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附件下载